衡水武强新闻>>武强头条新闻>>

武强历史上最早人类活动及设立侯国和县治

2019-07-23 10:37:19 来源:衡水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武强历史上最早人类活动及设立侯国和县治

刘金英

在母亲河——黄河的孕育下,这里很早很早便形成了人烟聚集、物产丰富、文化活跃的乐土。在今天的武强县境内,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和民间发现的史物可证,至今可上溯到东周和春秋时代。

东周时期的独木舟

2004年4月21日,武强县北代乡杜林村村民吴勤宇在村外取土时,挖出一只古代独木舟。挖出古舟的地点距离地面有十几米深,古舟有十余米长,半米多宽。这只不知被埋藏了多少年、隐藏着多少历史故事的古舟在我国北方发现实属罕见。当时,武强年画博物馆人员到现场分别收取舟头和舟尾,由有关部门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2005 年4 月,新华社和省市新闻单位都以《武强发现东周时期独木舟,衡水人类活动历史前推两百多年》为题发布消息说:“去年在武强发现的独木舟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取样进行近一年的碳14检测后,日前终于有了结果;确认其年代为距今2537年(±39年)前的东周时期。这一结果把衡水市发现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前推了200多年……

据了解,在东周和春秋时期,独木舟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原始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河面摆渡或者捕鱼。随着造船工艺的进步,独木舟在秦汉后就慢慢消失了。我国发现独木舟一般都在南方水源较为丰沛的水网地带。20世纪70年代,福建连江和江苏武进曾发现过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独木舟。在地处北方的武强县发现独木舟,在河北省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在衡水考古发掘中,之前出土文物年代最早的是阜城县营盘和武强县骆驼湾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戈、青铜剑。这次独木舟的出土,证明早在2537年前的东周时期,武强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独木舟主要靠人力划桨,只适宜在水流平缓的河面航行,不适宜做远程航行,所以当时的武强一带可能雨水十分丰沛,水源十分充足,自然植被非常茂盛。”从这可以看出,武强在我国北方有着不同寻常的悠久历史和十分古老的灿烂文化。

周窝商代古村落遗址

2009 年12 月5 日至8 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队在武强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周窝镇周窝村南有一商代古村落遗址。这一发现将武强县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了1000年。

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南的商代远古村落,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在5 米以下的地层深处,河北省文物普查队队员发掘出大量的甗、盆、罐、簋等古代器皿残片及灰土、骨头等物品。据省文物队的徐建中介绍,该古村落的年代应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在黄河的冲积下被深埋在深层地下,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该远古村落遗址的发现说明在3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居住和活动,这是武强县继在杜林村发现独木舟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将武强县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了1000年。在这次民间文物大普查中,在该县的豆村乡,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釡等物品。

武强最早归属

大禹治水定九州时属冀州域;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属燕国后属赵国。

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当皇帝的刘邦对功臣们分封诸候,在今天的武强境内南部封设严不识为武强侯国,北部封设鄜疥为武隧侯国。武强侯国的治所在今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武隧侯国的治所在今田沙洼村西南。而武隧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为武强境内见于史籍记载最早的城邑。《元和郡县志》载:“武隧故城在县北三十一里,秦破赵将扈辄于武隧,斩首十万,即此也。”可见,武隧城早在战国时期即存在,但何人何时何建,则无历史记载,汉封武隧侯国时即以此城为侯国治所。元代以后毁于洪水。

武强侯国至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国除;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武隧侯国除,并改为武隧县,武强侯国除后归属武隧县,治所仍在武隧侯国城邑,属河间国。

新莽时期,武隧县改为桓隧县。东汉时,建武初年(公元25年),又封王梁为武强侯国。建武二年(公元26年) 国除复归武隧县。同时,武隧县的“隧”字改为“遂”字,称武遂县,属安平国。

南北朝晋惠帝时析武遂县一部置武强县,此为武强县名之始,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武遂县并入武强县。在前前后后3000 年左右的历史长河中,“武强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延续至今1700多年,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武遂县”也曾存在了700多年,这期间,武遂县在民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及民俗文化,以致在近代和近些年,老百姓在家谱、碑文、农具、生活用品上仍有“武遂”字样。可以说,武强“武之七德”的深厚文化底蕴,不仅深深地扎根在曾是武强县的大地上,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了曾称作武遂的这个地方,它似燕赵代表河北一样以武遂代表着武强。


来源: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