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衡水市武强县郭书荣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5-12-23 09:59:13  责任编辑:刘晓莉

    年画界的干将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衡水市武强县郭书荣

    他将发展年画事业融入生命,30余年致力于武强年画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让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瑰宝大放异彩。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称赞他是“全国年画界的干将”。

    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武强年画博物馆原馆长郭书荣。

    在一张张质朴刚健、生动纯真的武强年画里,我们走近郭书荣,聆听他的年画故事。抢救,守护武强年画的根与魂

    1996年,郭书荣调任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当时,馆藏资料只有2000余件,院内杂草丛生,前来参观者门可罗雀,博物馆这个集中展示武强年画艺术成就的窗口并不明亮。

    更令郭书荣痛心的是:散存于民间的古版、画样、器物成为文物商贩的猎逐目标,每天都在流失。

    抢救迫在眉睫!1998年,郭书荣带头组织职工集资3万元,在武强全县展开了拉网式的年画古版大抢救活动,与文物贩子展开了争夺战,当年就抢救年画古版700多块(相当于一个同行博物馆的全部馆藏)、年画资料8000余张,很多作品是现代著名年画老艺人的原作珍品,不可多得。

    抢救武强年画,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属武强县旧城村秘藏古版的挖掘。2003年,旧城村贾氏老宅的屋顶上发现了大量年画古版。郭书荣几次到现场察看,对贾家历代年画传承情况及旧城村年画作坊分布情况作了图表,并积极协调各方做好挖掘抢救工作。当年10月份,该处159块秘藏古版被成功发掘,其中较好的有50多块,13块被专家鉴定为“民间国宝”。这次抢救活动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十件大事之一,对全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开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因在抢救工作中贡献突出,郭书荣被冯骥才赞为“有学问的实干家”。

    抢救工作一直不曾停歇。2004年,郭书荣到南京参加吉祥文化艺术节,听说南京一收藏家手中有明清以来各地老年画500余件。郭书荣多次联系,并同资深武强年画专家张春峰几次到该收藏家住处考察,认定其中的武强年画为难得的珍品。经几番协商,投巨资将这批武强年画回收入馆,其中不少成为镇馆之宝,相当一部分被评定为三级以上文物。

    从1996年上任到2005年退休,近十年间,郭书荣与同仁抢救、回收年画古版和资料7000余件,其中不少是大家集资、垫资购回。对此,郭书荣说:“抢救武强年画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保护武强年画的根与魂,就是延续中国民俗文化的血脉,并非钱财可以衡量。”在郭书荣们的努力下,如今,武强年画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的年画专题博物馆,被中央美院等17所大专院校定为教育实习基地。传承,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郭书荣是地道的武强人,从小便钟情于武强年画。童年时期,每逢春节,家乡户户贴年画,他就和小伙伴们挨家串户,看谁家贴得多、样品全,并缠着大人讲年画上的故事。郭书荣的三姑父是一个画古建的艺人,他便经常向姑父请教美术知识,常常在作业本背面描绘年画上的形象,总想着那些鲜亮的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那时,小小的他便在心里生出了热爱年画的种子。

    1980年,郭书荣被调到多年向往的武强画厂,他如鱼儿入水一般如饥似渴地学习起年画技艺来。期间,他同艺人路治国合写了《略谈武强年画的传统艺术风格》、《武强年画是真正的群众文化》等文章,与李成行合作了《浅谈书画装裱艺术》等文章,为以后对武强年画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年,郭书荣听人说,一种流传于武强县的如四川变脸一样的古老原生态汉族民间年画工艺品——张搭,已在战乱中失传。不能让优秀的民间技艺就这么消失掉!心存这一想法,郭书荣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许多老艺人,但大家只是听说过,从没见过。沮丧之余,郭书荣更坚定了寻找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在郭书荣的再三恳求下,一位老艺人根据记忆整理出了张搭。郭书荣欣喜不已,认真研究,并在工艺与外形上做了重大改进,使其成为更加贴近现实的一种“实用新型”武强年画工艺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名品认证”,上市后深受民间工艺美术界、收藏界和有关专家的欢迎和好评,被誉为“武强一绝”。

    “传统的民俗工艺不断在传承中创新才有生命力。”走上年画这一道路后,郭书荣一直致力于年画技艺的创新。上世纪80年代末,他亲自带领艺人开发了丝网印刷新工艺。1989年,他创作的武强年画《钟馗》,在全国丝网印刷博览会上荣获三等奖;1997年开发的对开门式门票深受参观者尤其是门票收藏者的欢迎。此外,郭书荣还组织艺人创作了《祝寿图》、《天官赐福》、《六顺图》等,为部分戏剧人物画根据情节配上诙谐上口的诗歌,增加年画情趣;组织开发了年画磁盘、苏绣武强年画、木版挂历以及古版线装《神码集》、《灯方集》(丝网印制)等,使武强年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创新。

    为扩大武强年画的影响,郭书荣又积极组织艺人们赴西班牙、新加坡、比利时、荷兰、韩国、日本等地参加民俗文化展,并先后被国内外6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使武强年画为更多人所知所识,日益焕发蓬勃生机。发展,用民俗文化传递正能量

    12月17日,在武强年画博物馆,我们见到了70多岁、精神矍铄的郭书荣。郭老向我们展示了今年他与武斌合作的一幅作品:《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廉吏》,10.85米的长卷上,图文并茂,西门豹、包拯、狄仁杰等人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形象和故事跃然纸上,观之令人深受触动。 “民俗传承需要与时俱进,民俗文化应该和现代社会共同成长。”郭书荣说,武强年画的一大特点是反映时代风情,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理当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新载体。

    从博物馆退休后,郭书荣仍一心扑在年画事业的传承发展上,自创、与他人合创了《忠、孝、节、义》四幅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盛世雄风》、《平安是福》、《和谐富强》、《厚德衡水》等多幅作品,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武强元素的同时,向人们传递着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力量。

    “实干是郭馆长最明显的特点。”武强年画博物馆艺人康英勤笑谈,相较于退休后的画笔不辍,“在任”期间的郭书荣更可谓呕心沥血,一手抓史料,一手抓建设,两手满满,成就显著。

    武强年画不仅从多角度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风民俗和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还从多方面生动地记录、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御辱图强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争史。为激发参观者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和奋斗的爱国激情,根据真实的年画史料,郭书荣与其他人一起认真编写博物馆讲解材料,尤其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延安“鲁艺”、“华北联大”的革命画家与武强艺人联合,以武强年画为武器,团结广大群众,打击消灭敌人。为搞清楚这段历史史实,郭书荣和几位领导、专家,赴江苏、跑山西、进北京,采访多位老艺术家,作了较为详实的记录,这对研究武强年画和凝聚正直、勇敢、向上的文化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担任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期间,郭书荣还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对全县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99年,武强年画博物馆被评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为契机,郭书荣多方走访专家,高标准完成博物馆改陈和第二期扩建工程2000余平方米,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三届年画艺术节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民间专业委员会第17届年会”,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后,武强年画博物馆又被列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北师大和南京大学等大专院校的“教学研究基地”等,成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大课堂。

    一生痴爱,半生奉献,郭书荣笑称甘之如饴。“希望更多人投身到发展武强年画事业上来。”郭书荣说:“因为武强年画是中国民间优秀的文化经典,值得每个人用心品鉴和呵护。”(衡水日报记者 段文雅)

相关新闻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