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农民结缘"洋"乐器谱写"欢乐颂"
河北新闻网
2012-04-10 20:0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静超
【字号

本站搜索

    河北省武强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农民为生计进城打工。而这里的周窝镇却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多数农民不再离乡背井,他们早晚扛起锄头在田间劳作,白天穿上工装在乐器厂上班,用平时拿惯农具的糙手生产出精密的西洋乐器,为世界上很多高规格的音乐会生产专业乐器。

    每年,长笛、短笛、萨克斯、小号、提琴、吉他等这些由“泥腿子”生产的乐器从周窝镇“走出去”,数十万件销往欧美、日韩等50几个国家和地区,仅2011年就完成销售收入5.01亿元,上缴税金1043万元。

    众多音乐家们手里拿着他们生产的乐器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听觉盛宴。与之相似的是,这些庄稼汉也在用自己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生活“欢乐颂”。

    快乐的“双栖”生活

    又是一年春来早,三月的冀中平原已春意盎然。家住武强县周窝镇杜林村的王明芳夫妇早早就起床了,他们带上农具来到自家的责任田,打理已经出土的小麦。通过交谈,知道他们家里有五亩地,今年除了种小麦还会种玉米。不远处,还有几个和他们一样在劳作的同村人。朝霞下,王明芳夫妇劳作的背影在田间延伸,和不远处几个一同在耕作的同村人,构成了一幅“早春耕耘图”。

    然而这幅“画”大约只持续了两个小时,大约7点多一点,他们纷纷带着工具往家走。难道他们不劳动了?当然不是,其实他们是要到另一片“土地”——河北金音乐器制造厂的车间开始另一种“耕耘”。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民只是他们的“兼职”,而正职是乐器厂的员工。“我和妻子就是在这里做工认识的,现在儿子已经4岁了。”王明芳幸福地说道。

    和王明芳夫妇一样,家住前西代村的许学娜也是满脸笑意。她已经为金音工作13年了,主要负责单簧管的组装。她告诉记者,因为干得久了,她选择和别人搭档来提高效率,她负责单簧管的上半部分,每天大概可以组装20个,月收入超过两千不是问题。

    据金音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像王明芳夫妇、许学娜这样在工厂上班的“双栖”农民有2300人。乐器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中午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而很多人就选择在上班前后到地里干农活,尤其是夏天,清晨和傍晚天还很亮,太阳又不似中午那样强烈,正适合在田间劳动。到收获季节,工厂还允许他们请假,“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地少的一天就完成了,地多的也只要两三天”。

    庄稼地上开音乐会

    相比较而言,毗邻金音集团的周窝村村民更加幸福,因为他们有了更多选择,除了选择成为乐器制造者,还可以成为“欢乐颂”的“演奏者”。

    2010年,武强县被命名为“中国管弦乐器产业基地”,周窝村率先成为武强音乐基地的示范村。该县先从农民那里通过承租他们的房屋,使他们有了一部分收入。被承租的房屋经过统一改造,变成各种主题的“音乐小屋”,从而形成具有乡村音乐风格的“音乐小镇”。游客可以在小镇的工房里参观乐器制作,还可以倾听音乐人现场演奏,小镇还设有音乐吧、音乐饰品屋等,把乐器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到一起,打造特色乡村游和乐器文化旅游景区,而经营服务人员就是当地村民。

    在“音乐小镇”旁边有950亩麦田,夏季是一望无际的绿意,秋季则是无边无际的金色。就在这片彩色土地上,每年固定时间举办大型的现场演出——麦田音乐节,为当地的演艺人才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来自全世界的知名音乐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带动音乐人才输出、音乐创作、乐器销售、当地特产销售、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